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5篇-凯发k8网页登录
优秀的观后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对待观后感的写作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这样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篇1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篇2
2020年5月18日,在x天安门广场,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那是因为在月球旁边,我们中国建造了银河系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的空间站。而这个设计却是由我一手操办而成。
这个空间站的材料选用了太阳系中的黑子、星球爆炸的碎片和显微化水,非常坚固、美观。
空间站里面有指挥台,透过显微化玻璃看银河系,一切都似乎近在咫尺。这里面还有一个培养室,培养出了许多花草树木,现在正在培养参天大树。这里不只有植物,还有动物。里面住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还有朱鹮、孔雀,他们都在这里面健康成长。
在培养室旁边,是接待室,迎接着每一架航天飞机和每一位宇航员。也许有人会问:在里面长期居住,食物能供上吗?不用担心,我们这个空间站中,有一个提取水分的实验室,从太阳系中提取各种对人类身体有好处的水,辛、酸、苦、辣味都有。而食物,则通过植物提取,进行加工,可口的食物就会出现在你眼前。你再也不用替食物长时间存放会坏、会变味而担心了!
这个空间站不只设备齐全,功能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它可以监督地球上的一切。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生态环境,它会用最快的速度将信号发给当地政府,也会把照片传回地球,还会派机器人来到这里进行教育。如果哪里发生爆炸、地震等各类危险事件,它也会纪录下来。同时,它也具有警惕、预报的功能,向人们预报地震情况。
在2000年以后,地球有可能失去磁场,人类将有可能无法生存。到那时,它会像人类报告最新消息,告诉人们各个星球的情况,也会研究出大量氧气,供人们在其它星球生活上亿年。它还会去研究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每天发出一个航天飞机去侦探。还有让你随时进入地球或空间站的专用快速航天飞机。它里面还有许多方便人们的机器: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穿梭银河系的飞机……
它的功能真是太多了!
现在,这个消息覆盖了整个银河系。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来吃可口大餐,来饮神奇之水,来长期居住。而且,连外星人也来参观,享受人类的生活,互相交谈。那里已是人山人海,要是想来就要抓紧时间呀!
我呢,作为这个空间站的总设计师、主人,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我坐在实验室中,继续进行研究。
同学们,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只会造出一个小小的空间站,也许还有可能造出一个更大、更完美的空间站。那么现在,就请我们共同伸出勤劳之手,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去建造美好的未来!
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篇3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篇4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2023年天空课堂观后感篇5
今天(3月23日)下午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央视直播已经正式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国科技馆,分课堂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航天员将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据了解,太空“冰雪”实验将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将演示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将演示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将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
★
★
★
★
★
★